文化中国行丨在屈原故里这里的端午是持续近一个月的节日
2009年,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当时的申报材料就是由湖北省秭归县和黄石市■■◆★★◆、湖南省汨罗市、江苏省苏州市三省四地端午习俗联合打包组成。
正在朗诵纪念屈原诗词的“三闾骚坛”诗社从明代起就诞生于屈原出生地湖北秭归乐平里,它的成员几乎都是秭归当地的农民。每年端午,诗社的诗人们还都会在乐平里举行自己的诗会。
近年来,秭归中小学的学生们也自发组织起了自己的诗社■★◆■,与此同时,学校每周还会开设关于屈原诗词的校本课程◆◆★★■◆。
宋代李公麟根据屈原《楚辞·九歌》创作的纸本白描画作《九歌图》长卷,将《九歌》中的多个场景和人物依次置于屈原笔下的神话世界中。以■◆★★◆■“香草美人”为象征,体现对宇宙的诗意化叩问,寄托对美好品质的不懈追求★■■■。
承袭千年诗风,传承屈原精神,诗社成员不仅吟唱诗歌★◆■■■■,还作诗■■■◆◆。对于这些农民诗人们来说◆★,每天一手锄头■★★◆■、一手诗歌,是大家平日的写照◆◆◆■。今年75岁的黄家兆,60岁时加入诗社■■,并学习作诗。仅靠着老社员的口授,初中文化的他硬是背下了百余个诗词格律◆■■★。有时在田间灵感来了,顺手捡来的废纸都可以成为他写诗的地方。十几年来,黄家兆共创作了一百二十多首诗歌。田间的橙子,林中的啄木鸟,四季的劳作★◆■★■■,丰收的时刻,一首首诗歌记录着恬静的岁月,更记录着为美好生活的奋斗。
在一场场高校龙舟赛事上,英姿飒爽、朝气蓬勃的清华女子龙舟队格外引人注目。在龙舟竞渡的浪花中◆★★◆,她们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和青春力量◆■。 不同专业■★■◆★、不同国籍的学子因热爱而汇聚◆★,他们用整齐划一的划桨动作,展现团队协作的力量。以永不服输的拼搏劲头,诠释龙舟精神的内核◆■★■◆■。
端午节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在众多端午习俗中◆◆,以纪念屈原影响最为广泛。屈原于战国时期出生于今湖北秭归,至今,当地不仅保留着典型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这里还有“端午比年大■■◆★★★”的说法。
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既有独特的自然物候特征★◆,又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从典籍里,我们去品读端午,更能感受这种延续千年的自然风貌和跨越古今的家国情怀。
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再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韧品格,大家吟唱屈原的诗词,更感受着屈原的家国情怀和精神的力量。
在屈原的家乡,湖北秭归的乐平里,这里位于山谷中央,四面群山环抱,不远处是长江的支流香溪河。据古籍记载★◆◆■★,秭归“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屋基,名其地曰乐平里”★■。
目前最早记录“端午”的文献是东汉的《风俗通义》■◆★■★,汉唐人多引作《风俗通》。据《初学记》所引《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bì)兵及鬼。令人不病温。又曰■■■★■★,亦因屈原”■◆■■◆◆。
随着诗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每年端午期间◆★★◆◆◆,诗会会吸引各地的诗词爱好者,包括著名诗人余光中等都曾参加过诗会。如今,“三闾骚坛■■★■”已拥有了30多家分社,2500多名成员,其中,不仅有当地的农民,还有了返乡创业的青年和各行各业热爱诗词的人士。
五月是龙舟赛季■■,北大龙舟队的队员们在课余期间抓紧时间训练,备战端午期间的多场龙舟赛事活动。
除了包粽子,比年大的端午还有挂对联的习俗■★◆■◆◆,这也是当地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端午习俗。对联的内容★■★■◆,有祈求身体健康,最重要的还是跟纪念屈原精神相关的。在挂对联时■◆★■■,在两侧,大家还会挂上能够驱蚊驱虫的艾草,同时它还有着祈求身体健康平安的寓意。对联加艾草,大家期盼身心都能在端午节获得能量。
同时■★,在当地■★★◆■★,端午■★★★◆◆,还是一年中全家最重要的团圆的日子。按照传统,在外的孩子要带着一家的人回到家乡,全家人一起纪念屈原,吃团圆饭。同时,大家看桌子上还特别摆上了橙子★■★★■。现在秭归是四季飘橙香。此前这里是种橘子★■,屈原青年就写下了表现其爱国情怀的《橘颂》◆■◆。今天,秭归的新农民们★■★,与运送橙子无人机、自动驾驶运橙的小火车以及电商和畅通的物流,又在一同书写着■★■◆◆◆“新橘颂”■★■◆。
又逢端午,纪念屈原的诗词,再次回响在他的家乡,湖北秭归◆■■。每年端午举行诗会,是这里延续几百年的传统。大家提前一天◆■◆★★★,就开始了排练。
我们的古人如何定义端午节◆■,为什么大家提起端午就必然会想到屈原★★◆★?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研究馆员赵大莹介绍,清代学者赵翼的《陔余丛考》中说“古时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端午是仲夏月的第一个午日◆★■◆★◆,夏历的午月午日。数字记时取代干支记时后,★◆◆“重五”代替了“重午■◆◆”,午与五同音◆■★,端与初同义,故五月初五,称为端午。
在我国,端午纪念屈原,已有逾千年的传统★★■★◆◆,从《离骚》到《渔父》再到《九歌》,字字句句,都是中国端午佳节的文化表达★■◆。湖南岳阳屈原管理区凤凰乡河泊潭村三闾殿珍藏的这套《楚辞灯》,其中收录的《离骚》■■★,三百七十三句,两千七百七十七个字■■■◆■★,都是对国家深沉的热爱。而《渔父》中所写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名句,最能够体现廉洁坚守★◆★◆、清醒独立的精神◆★★◆◆。
屈原一生创作了《离骚》《天问》等著名诗歌,其所承载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因此,端午节纪念屈原,人们不仅包粽子,还有吟诵屈原的诗歌或作诗的习俗。
湖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湖南省屈原学会秘书长 翟新明:他的清醒和独立的精神,深刻地灌润到我们两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正是因为这种清醒和独立的精神,才能保持我们自身的民族特色一直到现在。
首先★■,最为不同的是★◆■◆★★,这里的端午过三次◆◆■★★★。初五是头端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头端午◆◆■,大家以纪念屈原和祖先为主。清早的时候,村民们前往屈原庙◆◆,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到了末端午主要是庆祝夏收★■■★◆◆、吃新面。这里的端午不是一天,而是持续将近一个月的节日◆◆。
在乐平里★■◆,村里几乎人人都能背上几句屈原的诗词★■◆◆◆◆。与普通理解的朗读诗歌不同★◆★■◆■,诗会上,成员们选择遵循古韵■◆,用屈原家乡的方言吟唱诗歌。
诞生于百年学府的北大龙舟队是由校内一群热爱龙舟运动的学生发起组建,队员从本科生到博士生都有。平日大家几乎每天都要训练一个半小时■★◆◆,从力量体能到专业技巧,看似枯燥的训练,因为热爱而乐在其中◆◆■■。
端午前后■◆★◆,最隆重的集体活动就是赛龙舟。大江南北,一场场龙舟赛纷纷登场★◆★★◆。在这些龙舟队伍中,就有不少是来自全国高校青年学子组成的龙舟队。他们以热血为鼓★◆◆★■◆、团结作桨,用青春力量演绎速度与激情。